9月3日晚,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理解当代中国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虚拟教研室系列研修活动。本次系列研修活动于9月至10月间分五期举行。该系列研修系统覆盖教材编写理念解读、三大单元教学分析与建议以及优秀教案展示与交流等核心环节,着力提升教师对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和中国叙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在9月3日举办的第一期“教材编写理念解读”专场中,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何莲珍教授从顶层设计角度深入阐述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在推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和“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何莲珍强调,该教材不仅是一套语言教学材料,更是培养学生用英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系统化育人载体。
教学部教师一致认为,虚拟教研室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与全国顶尖专家和同行交流,这种高效便捷的研修方式极大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虚拟教研室还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研讨内容回放,便于教师反复学习和深入消化,这种持续性的学习支持有助于推动教师发展,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汲取先进教学经验,今年暑期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组选派两名骨干教师赴武汉参加外研社主办的《理解当代中国英语综合教程》深度研修班。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参训教师系统学习了以培养学生全球胜任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设计策略,重点掌握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发展故事的教学方法,深刻体会到如何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语言实践融为一体,研修班经典案例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范例。

基于充分的师资储备与教学研究,外国语学院正在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全方位服务“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外国语学院在2024级学生中启动了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勘探工程创新班,为该班型学生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和学术英语写作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在国际科技领域讲述中国创新故事、分享中国科技成就的能力,为其未来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对话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同时,外国语学院联合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2025级中文、新闻学、国贸和会计(ACA)四个专业中开设CETC(Culture,Energy,Trade,Communication)教改班,继续推进“大学英语+专业”融合教学改革,突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外语教学转型的关键措施,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化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英语技能,又能够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在国际舞台有效传递中国声音,成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优秀讲述者。
未来,大学外语第一教学部将继续推进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开发更多专业融合型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学”、从“学专业”到“用英语拓展专业”的转变,最终培养出一批既精通专业、又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传播能力,善于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 文字:刘西娟
- 图片:李雪梅 刘西娟
- 编辑:王潇
- 审核: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