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科建设工作调度会议要求,谋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8月10日至14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用“会议+走访+研学”三位一体模式,系统推进学院改革发展工作。8月10日上午,学院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学校雁塔校区率先启动,进行动员部署。当日中午,学院党委书记高黎、院长宋立军带队赴陕西延安、绥德及甘肃庆阳等地开展系列实践研学活动。活动期间,调研组重点走访长庆油田、陕西延长石油下属的7家采油厂、采气厂,围绕“党建赋能发展 科研协同创新 校企融合育人”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在延安、绥德等地开展“重走转战陕北路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实践研学活动。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学院现场召开院所制改革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习仲勋同志1943年在该村蹲点调研时“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会议强调,要传承发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师生一线,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破解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蓝图聚力,部署攻坚任务,激活改革发展“新动能”。8月10日上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发展研讨会在雁塔校区第二会议室以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召开。高黎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通过四组关键指标警示数据对比,分析制约学院发展的三大结构性矛盾,结合第六轮学科评估五大颠覆性变化,强调聚焦院所制改革等重点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抓认识,迅速行动抓落实,突出重点抓攻坚,同步压实责任清单,守好安全稳定底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宋立军传达学校学科建设工作调度会精神,以“深化地学一流学科建设 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学科发展概况、学科发展规划和近期重点工作三个方面,通报学院学科建设总体进展和院所制改革思路。副院长沈鸿雁通报近期教学重点工作,解读学校科研达标工作和学科竞赛等学校重要文件精神。副院长曹静杰解读学校“学科达标年”重点工作,并就推进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第六轮学科评估筹备工作作重点部署。线下会议同步围绕“学科评估指标攻坚”“院所制改革”开展研讨。学院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工会委员会委员,各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各学科、专业负责人,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线下参会。全院其他教职工线上参会。


红色领航,重走转战陕北路,校准能源报国“定盘星”。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这片土地孕育的陕甘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既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更是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研学组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绥德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等地聆听讲解,驻足观看史料图片,重温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在剧场内外观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红色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深刻体悟“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在绥德郝家桥村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绥德记忆》《好受苦人》,重温“西北革命策源地”的革命历程,聚焦郝家桥村从“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让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刘玉厚等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代代传承;在郝家桥革命历史纪念室和习仲勋旧居开展现场教学《习仲勋郝家桥调查研究》和文艺党课红色宣讲,学习践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统一,持续锤炼调查研究真功实效,深刻领会人民至上初心使命。研学途中开展现场交流,大家谈感受、谈体会、谈思考,进一步从中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绿色发展,走访油田单位,共绘绿水青山“勘探图”。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瞻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适逢第三个全国生态日(8月15日)前夕,学院重温总书记对生态保护的嘱托和期盼,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学院党政领导高黎、宋立军、曹静杰率专家教授团一行14人,分赴陕西延安、甘肃庆阳等地油田单位开展走访交流,通过党建联建、技术研讨、需求对接等形式,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长庆采油一厂、二厂、十厂、十一厂,校企双方重点围绕聚力提质增效,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强化三维地震成果应用,深化成藏规律研究,加快绿色发展等五个维度展开深度技术对接。在延长采气一厂、采气六厂和杏子川采油厂,技术研讨聚焦天然气与煤层气勘探开发,针对致密油藏的二氧化碳驱气与封存,低渗透油田绿色高效开发等方向。为确保交流实效,学院提前梳理油田单位关键技术需求清单,组织跨学科团队进行针对性准备,参与调研专家包括学院党委委员、地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郭峰,工会主席李爱荣,基础石油系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元昊,石油地质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吴伟涛,地质工程系副主任黄俊、乔建伟,教授专家代表赖生华、郭艳琴、庞军刚、赵卫卫、曹磊等11位科研骨干。此次走访在强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绿色能源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金色赋能,推进乡村振兴,厚植文化自信“根与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有机统一、密切相关。共同富裕是“双丰收”,既包括物质世界富裕,又包括精神世界富足。乡村振兴为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等既保护了传统文化根脉,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厚植为民情怀中推进共同富裕。研学组在郝家桥乡村振兴产品体验中心和楷模广场,通过体验窑洞民宿、观摩陕北说书表演、聆听非遗传承人陕北民歌表演,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见证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在绥德县调研绥德文化经济带核心节点石魂广场,通过解读其红色文化内涵与石雕艺术特色,深入理解“红色文化+非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切身体会绥德在革命历史传承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示范价值;在延安非遗展示传承基地、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体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系列实践研学中,学院成员通过专题研讨、油田走访、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政治能力有了新提高,思想认识有了新收获,工作谋划有了新思路。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学院改革攻坚、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文字: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图片:郭莉飞 马聪 戚颖等
- 编辑:陈斌
- 审核:高黎 宋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