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内动态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化学化工学院暑期实践团在行动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17:36:43 浏览:

7月4日至10日,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耕者”实践团在辅导员王蓉老师的带领下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索村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 “赓续红色血脉,共绘乡村新篇”主题,通过革命历史教育、乡土民情调研、非遗文化传承、儿童教育帮扶等系列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锤炼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红色铸魂:传承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7月4日,实践团首站抵达东索村革命烈士纪念馆。全体成员在五星红旗下肃立宣誓,重温入团誓词,手捧白菊敬献先烈,缅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纪念馆内,通过锈迹斑斑的武器、泛黄的书信与老照片等史料,队员们深入了解先烈在村东头老槐树下秘密开会等革命往事。队长徐荣川表示,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以实际行动回应乡村发展需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承。

扎根乡土:调研走访把握发展脉搏

实践团深入开展乡土调研,累计走访15户家庭,全面了解东索村发展现状:

·民生方面,记录村民在子女教育、生活开支等方面的情况,如部分家庭在孩子艺术培养上的投入与农业生产支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村民对教育的重视。

·农业生产上,观察到滴灌设备、太阳能灭虫灯等现代农具与传统耕作方式并存,村民对农业科技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政策支持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

·乡村建设中,通过新旧住房对比、基础设施改善等情况,直观感受到东索村在时代发展中的变迁,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非遗焕新: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7月7日,实践团探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段桂荣老人的画室,了解关中农民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老人创作的《牡丹小鸡》等作品,以公鸡象征勤劳与希望,展现了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实践团协助将老人耗时三月完成的巨型公鸡画移送至村传统文化纪念馆,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展示。队员们表示,将积极搭建桥梁,推动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粉笔青春:精准帮扶点亮教育希望

7月8日至10日,11名志愿者与东索村11名儿童结成 “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精准支教。指导老师王蓉还亲自参与教学,教孩子们学跳简单的手势舞,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7月9日,团队联合村医在村医疗站旁广场开展医疗健康宣传活动,村医现场演示口罩佩戴、体温测量等技能,并发放消毒湿巾,守护儿童健康。

总结收官:校地共建深化长效帮扶

7月10日,“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东索村村委会正式揭牌,标志着校地共建帮扶关系的确立。指导老师王蓉强调,将以基地为依托,从短期支教转向长效帮扶,让更多学子参与乡村服务。东索村村委会主任回赠 “实践点亮乡野路,青春赋能新农村”锦旗致谢。学院党委副书记祁帆为儿童代表送上文具包,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七天的实践虽短,却让“青耕者”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兴旺、设施的完善,更是精神的传承、希望的播撒。从革命纪念馆里的红色记忆到田间地头的现代农耕,从非遗老匠人的掌心温度到乡村孩童的求知目光,东索村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也承载着未来的憧憬。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让青春的脚步扎根乡土、丈量大地,用知识与担当续写红色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答卷。未来,化学化工学院将积极引导广大学子发挥不怕吃苦精神,勇于投身于乡村发展的广阔天地,将个人理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化学化工学院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高校担当。

                                               “东索村全景航拍图”



  • 文字:青耕者实践团文字组
  • 图片:青耕者实践团拍摄组

  • 编辑:李超伟
  • 审核:孙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