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正文

2025年暑期院(系)工作巡礼(二)

作者:各院系 发布时间:2025-08-31 08:23:45 浏览:

理学院:教研并举谋发展,暑期攻坚结硕果

理学院师生以“暑期不停步、攻坚不止步”的奋斗姿态,深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与学术交流等多条战线,同步推进十余项重点工作,用实干精神筑牢发展基石,以担当作为书写育人答卷,全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一是凝心聚力促发展。学院锚定“夯实基础、交叉赋能、服务能源”定位,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学院2025-2028年学科建设规划,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布局。二是学术交流促提升。承办第五届人工智能逻辑与应用国际会议,吸引80余位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参加,专项资助近20名教师赴国内外参加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三是科研团队结硕果。学院代数及其应用团队在Journal of Algebra、Fuzzy Sets and System等学界顶刊发表论文。四是光电竞赛创佳绩。在第十三届全国光电设计竞赛获西北区赛一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五是建模培训筑根基,组织21位教师、120余名本科生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物理学科建模竞赛培训。六是精准对接育人才,开展2025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织教师赴多地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深耕育桃李,实干笃行谱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等核心任务,以实干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一是实践育人强本领。组建6支实践团队赴延安、咸阳、山西朔州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选派3名学生赴中国石油报社实习,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二是研招宣传拓生源。组织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会,详解学校优势与专业特色,精准吸引优质生源,提升招生质量。三是党建工作提质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完善问题台账并推进整改;邀请校领导调研指导,巩固学习成果。四是研修培训促提升。组织16名教师赴贵州参加思政课实践研修;组织6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班线上培训,安排10名教师参与“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线上培训。五是以赛促教磨真功。组织开展四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磨课活动;举办专家讲评会,邀请杨云霞等10位知名专家现场指导,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经济管理学院:盛夏实干践初心,多元发力结硕果

经济管理学院暑期聚焦服务企业、就业拓展、师资建设、学生关怀、赛事支持与科研推进,统筹开展多项重点工作,以务实举措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赛事服务显担当。学院承接中国石油、国家管网、中国海油三家单位的国管局会计知识大赛集训任务,三家单位均进入复赛;作为唯一高校为陕西省第四届会计知识大赛提供专业服务,由学院组建的支持团队高质量完成方案编制、试题审查、决赛裁判等工作,获举办方与参赛队伍好评。二是访企拓岗促就业。学院赴杭州、宁波走访7家企业,积极推介毕业生、看望校友并就常态化合作交流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三是教师培训强素养。联合继续教育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30余名参训学员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交流,成效显著。四是慰问学生暖人心。学院组织看望慰问暑期留校学生,关心其学习生活,助力缓解压力。五是科研推进提质效。重点推进了“碳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申报,积极筹备第十四届中国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第十一届石油经济管理高级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

人文学院:广拓领域强根基,凝心发展见真章

人文学院暑期围绕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实践等多维度统筹推进工作,以精准举措夯实发展基础,各项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学科建设筑根基。完成4个本科专业、3个专硕点2025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制定“新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微专业培养方案。二是教学工作提质效。学生获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中,6人获专业组一等奖、3人获非专业组一等奖,首次实现专业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零的突破。三是科研工作稳推进。遴选推荐1人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陕西协同研究基地专家库”专家人选,组织7类项目和奖项的申报工作,完成2025年高校与媒体互聘交流申报工作。四是实践就业双发力。组织多专业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在淳化县校友企业挂牌产教融合基地,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五是深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教师参与学校餐厅命名工作,协助推进陈忠实文学馆建设项目。

外国语学院:多维发力强根基,聚力实干结硕果

外国语学院围绕教学、科研、实践、交流、学科建设等核心领域统筹推进工作,以务实举措夯实发展基础,取得系列成效。

一是教学备课提质效。经团队集训、专家指导,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荣获2025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完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二是科研工作稳推进。组建专班申报教学成果奖,梳理科研项目清单动员申报,组织教师互评完善在研项目,形成高效申报机制。三是社会实践显担当。组织师生参与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志愿工作;组织实践团开展文旅调研、禁毒宣传与家训传承活动;多次慰问留校学生,建立帮扶机制。四是合作交流扩维度。访问马来亚大学开展合作交流;推进“外语学科创新与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会议筹备工作。五是学科建设强支撑。聘任优秀校友为校外导师,召开校友座谈共建3张清单;支持学校俄文网站上线、英文站升级,完成近40万字翻译工作。六是访企拓岗促就业。走访陕西陆亚会展公司,拟设“会展语言服务工作坊”,拓展实习就业通道。

体育学院:厚植基础增动能,多措并举促提升

体育学院暑期围绕理论学习、教学改革、科研实践、合作交流与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工作,以务实举措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理论学习强根基。以“集体 + 自学”模式保障学习不断线,理论中心组开展2次专题学习,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研讨学习教育与巡察整改问题,确保整改到位。二是教学改革谋创新。召开2次院务会研究新教学大纲变化,获批开设运动训练微专业,着力培养贴合需求、具“油味”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三是科研实践双驱动。组织申报2项2026年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田径队、排球队暑期坚持训练,参加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展全民健身设施与需求的行业调查;学生依托校企平台实习,累计服务群众超500人次。四是合作交流拓格局。与雁塔区文旅体育局达成共建校区场馆合作协议;教师参加武汉体育学院科研方法培训、省青少年赛艇锦标赛等多项研讨、培训;执裁3场中国桨板精英赛,1人获聘省研学实践专家。五是安全保障筑防线:慰问留校学生并动态管理安全;排查鄠邑校区场地隐患;有序完成雁塔校区办公室搬迁;射艺场地建设基本完工,保障新学期教学。

音乐系:多维深耕促发展,聚力实干谱新篇

音乐系围绕学科建设、教学服务、环境育人及科研实践交流等领域扎实推进工作,以优质成果夯实发展基础,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学科建设结硕果。原创音乐剧《我为祖国找石油——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获批陕西省艺术创作重大资助项目,暑期团队封闭打磨剧目,确保高质量完成首演。二是教学服务再升级。完成鄠邑校区琴房“一卡通”预约系统建设、琴房声学构建及舞蹈/瑜伽教室维修升级,持续提升教学服务水平。三是环境育人润无声。设计鄠邑校区办公及公共空间文化宣传展示,通过墙体和展板呈现发展历程、办学特色等,营造浓郁艺术氛围,增强师生归属感。四是科研实践交流齐推进。积极推进与陕西戏曲研究院深度合作;校合唱团成功入选国家大剧院演出季,对接《云横秦岭》北京演出事宜;教师荣获“云岗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金奖;精心录制的《石油人的歌》MV,以艺术之声礼赞石油精神;10余人次参加研修班,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国际教育学院(丝路能源学院):国际项目攻坚显担当,实干赋能学科谋发展

国际教育学院(丝路能源学院)暑期聚焦多领域国际交流项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筑牢根基。

一是推进鲁班工坊建设。代表中方建设单位向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调研专家组汇报鲁班工坊建设情况,并向驻土使馆、教育部等多部门报送建设报告;召开中-土线上及线下推进会,确定实验室装修、设备捐赠等事宜,启动首批设备发货;派4名教师赴土完成首期师资培训,确定两专业培养方案。二是落实乌兹分校工作。向教育部、乌方教育部分别报送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中文工坊筹备。完成四方共建协议协商,就新增乌兹社会保障署合作方事宜行文上报语合中心。四是上合组织大学合作对接。与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沟通“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西安协同中心”合作共建初步方案。五是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重点跟进美、英、澳、新、马等国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六是校际合作拓展。新增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际协议。七是承办社会活动。承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90名华裔青少年参营;与塔吉克斯坦教科部、土库曼卡卡耶夫油气大学联系共建共建一带一路实验室相关事宜。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深耕能源培训主业,实干赋能行业发展

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统筹推进培训教育、合作调研、招生宣传、硬件改造等工作,为服务社会、企业发展、个人提升协同赋能。

一是举办承接多项目培训。累计开展22期培训班及会议,参训学员1832人次,覆盖国家管网西北公司油气计量业务提升及取证培训、新疆油田新能源方向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延长油田水处理及注水工艺技术培训等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培训,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暑期安全工作专题培训、陕西理工大学学院院长助理作风能力提升培训、咸阳师范学院处级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等干部教育培训。二是深化校企地合作。精心策划了5条业务拓展走访路线,重点走访了延安、榆林、鄂尔多斯地区的石油石化重点企业、同时还延伸走访了新疆、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苏、湖南、甘肃、宁夏等10省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宣传与寻求培训合作,探索“高校+企业+园区”产学研新路径。三是拓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增设获批档案管理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学员1188人次。四是强化学历招生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线上优化招生宣传内容,线下走进企业开展讲座,努力确保招生人数稳中有增。五是规范教学点教学工作。按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要求,利用暑期对省内外所有校外教学点进行了督导检查,确保规范办学。六是完善毕业生收尾工作。加班加点完成了2025届15236名毕业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档案发放工作,及时解决化解学生不同诉求。七是提升硬件设施。对学院三幢楼视频监控系统130个点位进行了增添或升级,改造设立了“省校园稳定安全委员会临时办公室”,并对明德楼门厅及餐厅屋顶进行全面维修与加装防晒网。

  • 文字:各院系
  • 图片:各院系

  • 编辑:邱闽晨
  • 审核: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