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师 校友 访客

邮件系统 信息公开 ENGLISH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内动态 >> 正文

西安石油大学开展新生应急救护培训与健康教育--全面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

作者:校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13 16:13:12 浏览:

在9月13日第26个“世界急救日”(今年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到来之际,为助力2025级新生平稳适应大学环境,系统提升其健康防护意识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9月12日,学校武装部、校医院携手鄠邑区红十字会、鄠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鄠邑校区东操场联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传染病防治讲座及医保政策科普系列活动。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第一课”,活动紧密对标学校“全国第三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目标,深度践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结合“急救与气候变化”主题,着力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校园健康保障机制。

急救实训:“理论+实操”双轨并行 锻造新生应急救护硬本领

9月12日上午8时,创伤急救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在武装部的统筹协调下,活动前期完成新生分组、场地布置等筹备工作,为演练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校医院副院长李文霞主持活动,急救负责人伍晓燕全程驻场指导。演练采用“理论精讲+实操实训”双轨并行模式,聚焦校园常见意外场景,全方位提升新生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模块化设计,精准匹配校园需求:围绕校园内高频发生的运动损伤、突发晕厥、异物卡喉等意外情形,针对性设置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创伤包扎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四大核心培训模块,让教学内容更贴合新生日常校园生活,切实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专业化授课,规范急救操作流程:鄠邑区红十字会资深讲师吴娟以真实急救案例为切入点,系统讲解急救基础理论与核心操作原则;校医院16名医护人员以分组形式开展实操示范,伍晓燕带领团队逐环节拆解“环境评估、意识判断、紧急呼救”等急救全流程,重点明确心肺复苏按压深度(5~6厘米)与频率(100~120次/分钟)、AED电极片贴放位置、海姆立克法施力角度等关键技术指标,确保新生精准掌握规范操作方法。

互动式实操,推动知识转化能力:新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急救模拟人开展实操练习,培训人员全程巡回指导,对操作偏差即时纠正、细致讲解。“从一开始紧张得不敢下手,到能完整规范完成急救操作,真正学会了能救命的实用技能。”参训新生表示,手把手的教学模式,让急救知识从“书本理论”高效转化为“实战能力”,显著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底气与信心。


健康宣教:“定制化+多维度”协同发力 织密校园健康防护网

当日下午14:30,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如期举行。学校武装部专人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引导新生有序入场,保障讲座高效开展。校医院副院长成怡敏主持活动,预防保健科负责人洪艳萍带领团队落实全流程宣教服务,为新生送上精准化、体系化的健康防护指南。

靶向性宣讲,筑牢秋季防疫屏障:结合秋季传染病高发特点,鄠邑区疾控中心专家团队开展“定制化”健康宣讲。传染病控制科毛炯然老师,详细解读肾综合征出血热、水痘及流感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征与科学预防策略;结核病科科长周艳艳,系统梳理结核病的早期症状识别、规范治疗流程及校园防控重点举措;性病艾滋病科白晓妤老师,结合全国防控动态数据,深入剖析艾滋病的致病机制、临床症状与科学防护方法,引导新生树立科学健康观念。

多维度服务,深化宣教实效:洪艳萍带领医务人员现场发放包含肺结核、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内容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手册,通过“集中讲座+一对一答疑”的方式,精准化解新生健康知识盲区;同时结合上午急救演练内容,指导新生在传染病(含肺结核、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突发时的应急处置要点,强化“预防为先、科学应对”的健康理念。现场还组织新生完成艾滋病知晓率调查问卷,全面掌握新生健康知识储备情况,为后续开展精准化健康宣教提供数据支撑。

精细化解读,破解就医保障难题:活动尾声,校医院赵利剑主任围绕大学生医保政策开展专题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梳理门诊就诊流程、住院报销比例及报销材料准备等关键注意事项,通过“典型案例+要点提炼”的方式,精准破解政策理解难点,让新生清晰掌握医保使用规则,切实消除就医保障的“后顾之忧”。

本次系列活动以“急救实操+健康理论+政策科普”三维融合模式,为新生高质量补上应急救护“必修课”。未来将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持续支持下,以此次活动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推动急救培训与健康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开展,不断完善校园健康服务体系,助力新生以强健的身心状态开启大学生活,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 文字:赵利剑
  • 图片:宋彦霞 韩怡 杨欣雨

  • 编辑:詹华斌
  • 审核:李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