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深化铁人青马工程
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铁人青马工程”铸魂育人实效,筑牢青年学子信仰之基,机械工程学院拔尖创新班社会实践团7月5日前往四川达州神剑园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研学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冰,副院长、拔尖创新班班主任章娅菲教授,智能机械系系主任、导师代表魏文澜副教授、辅导员白金莉、连光辉及2023、2024级拔尖创新班同学代表参加学习。
硝烟战史馆,赤诚信仰课
神剑园承载着川陕苏区厚重的革命历史与“两弹一星”元勋张爱萍将军的卓越功勋。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心,首先步入川陕苏区战史馆。在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详实的文献资料前,同学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深切感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斗争和根据地军民英勇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仿佛重现,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书写的忠诚信仰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在场学子的心灵。

访将军故居,育铁人精神
参观完战史馆,师生们走进张爱萍将军故居。通过故居陈列的丰富史料与实物,大家系统了解了张爱萍将军从达州热血少年成长为共和国开国上将、国防科技事业重要领导者的光辉一生。他既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骁勇战将,更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将军身上所体现的矢志报国、勇攀高峰、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和革命家本色,正是新时代“铁人精神”的生动诠释,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树立了光辉榜样。

承红色血脉,立报国志向
此次研学实践是机械工程学院扎实推进“铁人青马工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重要举措。通过沉浸式的现场教学,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的理解,更从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奋斗足迹中汲取了磅礴的精神力量。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肩负强国建设使命的机械学子,定当传承红色血脉,弘扬“铁人”意志,将此次研学激发的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学院将持续拓展红色教育资源,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过硬品格,将“铁人青马工程”打造为培根铸魂、赋能创新的坚实平台。
(二)参观油气巨大成就 感受祖国现代工业
由中国石油和美国雪佛龙合作开发的川东北天然气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高含硫天然气开发合作项目,成为川渝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的关键阵地。为深切感受伟大祖国现代化工业建设,特别是油气工业的恢弘成就,7月5日晚,机械工程学院拔尖创新班社会实践团在川东北作业分公司郭经理的引导下,俯瞰分公司净化厂、硫磺厂及机关区域在夜色中勾勒出的壮丽工业画卷。
夜瞰厂区全景,感受现代工业
夜幕低垂,星河欲转。在郭经理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们登临山顶观景平台。举目远眺,整个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厂区如同一颗镶嵌在巴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豁然展现在眼前。居高临下,视野极为开阔: 庞大的净化装置区灯火通明,高耸的塔器、林立的反应罐在精心布置的景观照明下,轮廓清晰、气势恢宏。毗邻的硫磺厂区,装置线条在灯光映衬下更显流畅,隐约可见的硫磺处理单元展现着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的先进工艺。远处的机关办公区灯火通明,与生产区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秩序井然、生机勃勃的现代工业夜景长卷。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在灯光指引下,如同流淌着金色光芒的脉络,将各个功能区块紧密相连,彰显着庞大工业系统的精密与高效。
郭经理化身“金牌讲解员”, 立足山顶这天然的观景台,结合眼前震撼的实景,为师生们进行了生动详实的介绍。他指着灯光勾勒出的不同区域,逐一讲解净化工艺的核心流程、硫磺回收的环保价值、厂区科学规划的布局理念,以及现代化管理体系如何保障这座庞大工业“巨兽”的安全、高效、清洁运行。从山顶的全局视角, 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复杂工艺流程的系统集成、厂区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以及现代大型能源企业在安全环保、智能控制、精细管理方面达到的卓越水平。
郭经理的现场讲解,将眼前的壮丽夜景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紧密相连,极大地加深了理解。同学们无不被这山巅之下的“钢铁交响曲”与“灯火长龙”所震撼,深刻体会到油气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石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和能源科技创新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萌发工业火种,深化铁人内涵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心潮澎湃,纷纷表示:“在山顶俯瞰整个厂区的灯火辉煌,远比想象中更为震撼。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大家深刻认识到,这璀璨灯火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默默坚守,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体现,是“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的夺目光彩。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更应胸怀“国之大者”,夯实专业基础,勇攀科技高峰,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工业前沿闪耀光芒。
学院将持续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深化“铁人青马工程”内涵,通过此类直观、深刻的体验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见证伟大成就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感悟工业力量中明确奋斗方向,努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为制造强国、能源强国建设贡献机械智慧与力量。
(三)感受顶尖生产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育人
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师生行业视野,对接国家能源战略前沿,7月6日,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拔尖创新班社会实践团在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圆满完成了第二天的交流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高含硫天然气开发的安全环保技术与先进工程管理实践,同时向企业展示了学院在石油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取得了丰硕的学习交流成效,达到了校企合作育人的目的。
学习安全生产管理,深化绿色发展理念
在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周厂长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当日上午实践团师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参观了宣汉天然气净化厂及硫磺厂,系统学习了油气田现场安全规范。在中央控制室巨型屏幕上,师生目睹了高含硫原料气经过通过脱硫、脱水、尾气处理等精密工艺流程,最终转化为优质天然气和硫磺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净化技术体系在超深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已处在世界前列”。厂区严控作业安全,纵横交错的钢铁管网与智能化安全系统构成精密运行系统,立体监测网、紧急截断系统及“三位一体”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管道沿线每天开展人工与无人机相结合的巡检工作,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全方位、无死角确保管线安全高效运行。在参观硫磺厂时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作为全国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生活消毒等领域,真正实现了 “变废为宝”。 厂区的环保实践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工艺废水回用、水平衡治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实现污染物排放和能耗双降,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
汲取先进管理经验,共绘校企合作蓝图
当日下午,校企双方举行了专题交流会。会上,川东北作业分公司赵兴国主任以“守护安全、开创未来”为主题,通过视频和报告生动介绍了公司概况,并重点分享了其在资产完整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涵盖管理体系、主要做法和显著成效。郝叶恒主任介绍了优良作业体系下工控管理良好做法,内容涵盖检修及功能测试、报警管理、变更管理、旁通关键保护、数据管理及其他方面内容。其科学严谨的检测体系与高效的管理模式,为学院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行业参考和实践案例。
交流会上,章娅菲副院长向分公司领导全面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及学科建设情况。她重点阐述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学科布局以及面向国家能源需求的科学研究方向,并着重展示了学院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就。随后,魏文澜老师作了专题技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学院在油气井与地面管汇的完整性评价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进展,并重点展示了学院自主研发的完整性评价仿真模拟系统。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体现了学院在石油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前沿探索,获得了企业方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会议尾声,刘冰副书记对川东北作业分公司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卓越的安全环保实践以及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表示高度赞赏,他特别感谢分公司为学院“创新班”同学提供的宝贵一线学习机会,认为这对于培养未来能源行业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至关重要。他表达了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转化等方面建立更紧密、更深层次合作的殷切期望。章娅菲副院长感谢分公司为同学们带来的宝贵学习和实践机会,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国内顶尖的生产管理水平,也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她希望学院能进一步加强与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团队的交流合作,期望分公司团队能为同学们进行专题授课或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川东北作业分公司郭经理在回应中,高度肯定了学院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果以及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明确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学院合作的强烈意愿,期待未来在联合科研、学生实习实践、人才输送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服务国家能源事业。

本次交流学习是学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学院师生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宝贵平台,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行业认知,同时也向企业充分展示了学院的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特色,为双方未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交流活动,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贡献力量。